《不只是讀書會》-這半年我從閱讀中學到的人生關鍵課題

今年下半年,我策劃了一場 6 本書的挑戰讀書會,每個月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成長。

這個月,我們即將讀到第 5 本:《高效原力》。

一路走來,我發現,選書和分享過程中有著微妙的成長旅程。

從七月份的《從容心態》到十月份的《原子習慣》,再到這次的《高效原力》,每本書似乎都在回答一個問題:

如何把生活過得既高效又愉悅?(白話來說,就是如何讓生活過得平靜又快樂?)

前幾本的精華提點:

  • 《從容心態》:與時間建立和諧關係,找到從容生活的節奏。
  • 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》:洞察自我,理解那些出其不意的反應。
  • 《愈平靜愈有生產力》:焦慮的減少,才是真正的提升。
  • 《原子習慣》:用小習慣撬動大改變,享受不需「堅持」的成長。

而這次的《高效原力》,卻用一種愉悅的角度重新解讀生產力——不是「多做」,而是「精做」,從選擇中找到真正的力量。

閱讀帶來的新發現

在反覆研讀與準備分享的過程中,我發現這些書籍之間有著奇妙的連結:

1. 回歸內在,珍惜時間

《高效原力》談的是愉悅的生產力,但裡面有許多的觀念其實跟《原子習慣》、或是《從容心態》要講的事情,是重複的。

談論的是回到自己的內在,把時間、餘韻,更多的留給自己。想著多做什麼,不如思考什麼不做。

例如:你如果不為自己管理時間,就會被別人管理你的時間。

時間有限的狀態下,多做一件事,就意味著你必須少做某件事,如果沒有好好的鎖定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,我們的經歷會隨著時間成反比下降。

或是當我們迷失找不到方向的時候,原子習慣要你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而《高效原力》跟《從容心態》則從死亡這件事提醒你,你希望在自己的告別式或訃聞上,自己是被什麼詞給形容?

這些觀念反覆地出現在書裡,用不同的方式提醒著讀者,有些不變的原則,是成事的關鍵。

2.關於生產力與時間的省思

大家最愛說時間管理,最直接的概念就是:把握專注力的精華時段,達到事半功倍的目標。

但我想把時間管理的議題往後拉一層,則是「選擇」– 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選擇,附上代價。

我們都知道選擇不要只有一個,才不會讓自己陷入二元論的狀態,但對於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來說,選擇太多反而是種障礙。

在生產力與時間的議題上,這些書都會提到一個共通點,就是「聚焦」。

當你選擇了A,你就少了B,試著想要兼顧,很有可能兩個都做不好。

也可能在太多的選擇之中,因為無法做決定而流失了許多的時間。

如果遲遲無法做出選擇,回到人類圖裡提到的「內在權威與策略」,問問自己:「所有選項中,不考慮別人,我最渴望的選擇是哪一項?」

再運用由#kim 這裡學到的BWPA的方式問問自己:

  • 最佳的情況是什麼(Best cases)
  • 最差的情況是什麼(Worst cases)
  •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什麼(Possible cases)
  • 目前實際的情況是什麼(Actual cases)

回答上面這些問題,往往我們就能知道最符合現在要做出的選擇會是什麼,就能展開行動,找出解答。

3.思考生命意義

這期暢學宇宙的Podcast #暢哥 分享成功的五個順序:

自立 > 自覺 > 自律 > 自由 > 自我實現。

外界追逐的成功,可能是名利、地位、金錢等等的社會標準,這些真的是我們心中定義的成功嗎?

夜深人靜時好好想想,或許我們要的,就是一種自己感覺快樂、滿足、豐盛的感受。

是不是要那麼想要被人知道,或是四處被人稱做大師,處處恭維,處處受到遵從,我想應該不是每個人都喜歡。

我們內在的渴望,會不會只是內心的滿足與愉悅?

每個人都有自己定義的成功,而我們窮盡一生,我想也是在自己的認知裡,走到想去的彼岸。

過程中可能磕磕碰碰,跌跌撞撞,但若內在可以獲得滿足,與外界互動時得到豐盛的收穫(不管是物質還是心靈或是財富),我想這些正向的循環,或許是我心裡追尋成功的樣貌吧?

​看書的意料之外

當我們選擇拿起一本書,不只是讀文字,更是在與書中的智慧對話,與自己的內心對話。

這些對話不僅讓我們看見更多選擇,也幫助我們重新定義自己的方向與價值。

我想書本人一定沒有想過,透過文字能開啟多少的空間與力量,讓人的生命與心靈走入另一條小徑,在書中共同創作一段意想不到的旅程。

歡迎一起來參加美麗的2024高效生活實踐線上讀書會^^
報名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LLWEce95Gs68Mjqh6


愛美麗
愛美麗